我們希望您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線上掛號
來電掛號
加入Line
頸椎手術

脊椎翻修(重做)手術 Revision Spine Surgery

決定脊椎手術對患者並不容易。患者可能已經長期忍受著疼痛和其他困擾的症狀,並在保守治療未能帶來改善時感到失望和無助。經過仔細考量脊椎手術的風險與期待,決定接受手術。然而很殘酷的是,並非所有的手術都能如願以償,有的患者會遇到手術後比手術前更痛苦的狀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失敗的背部手術綜合症(FBSS)。有時實在太痛苦,即使患者希望想重新做手術,卻也會有發現求助無門的窘況…

為什麼脊椎手術會失敗?

脊椎手術是複雜的。雖然很多患者會以為微創=低風險,但事實上就跟你家修水管一樣,一根螺絲就可以打爆水管讓你家水流成河。此外,標榜的最新技術事實上也該審慎看待,就跟你買iphone都會發生災情一樣,最新技術可能很炫酷但可能實際上很殘酷。再來就是,手術本質上最重要的是手術醫師本身,剩下的術式、用那些科技、或者號稱的微創都只是噱頭。而既然是醫師本身,醫師是人,所以即使是最佳外科醫生也不可能達到100%的成功率。只能說最佳的醫師是知道怎樣做患者會好,他切開了哪些東西患者會有怎樣的狀態,以及如果有非預期的術中狀況發生,他能順利化解以及馬上執行plan B解決問題。

此外,有些患者會選擇脊椎手術——完全就是被話術而已,事實上根本沒那麼嚴重的不舒服。這可能是由於誤診、誤導資訊或患者對某位名醫或者某種術式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此外,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其他健康狀況也可能影響手術的成功率。例如,吸菸者面臨較高的脊椎手術失敗風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香菸煙霧中含有大量有毒化學物質,尼古丁就是其中之一。尼古丁會干擾身體癒合骨骼的能力。如果患者在接受脊椎融合手術後仍繼續吸菸,骨骼很可能無法正確癒合。

當然,吸菸並不是脊椎手術失敗的唯一原因。實際上,那些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周圍動脈疾病、肥胖或糖尿病的人,術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也較高。此外,心理和社會健康狀況對治療結果也有著顯著影響。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支持系統可以有助於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值得一提的是,帕金森氏症患者接受脊椎融合手術也有非常高機會手術失敗。

由於脊椎手術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我們稍微歸納大體上包括:

  1. 手術的錯誤
    • 手術過程中的失誤可能導致手術部位受損(如神經損傷)或未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減壓不完全)。
  2. 疤痕組織形成
    • 手術後可能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本身的沾黏也可能造成壓迫神經或影響脊椎功能。
  3. 脊椎融合失敗
    • 脊椎融合手術後,脊椎可能無法融合成功。
    • 超過一定時間仍無融合成功,固定物就可能鬆動甚至斷裂
    • 植入物比骨頭硬得多,尤其骨質疏鬆患者,若植入物穿出骨頭也可能刺激神經導致患者疼痛
    • 感染,若發生感染,則形成的膿瘍也可能壓迫神經導致疼痛難耐
  4. 硬體或植入物失效
    • 螺釘或支架等植入物可能鬆動或穿出脊椎骨。
  5. 診斷錯誤
    • 初次手術可能是基於不正確的診斷,未能針對患者真正的病因進行治療。
  6. 患者個人因素
    • 吸煙、肥胖、糖尿病、類固醇使用、手術前在手術部位注射藥物等因素可能影響手術的成功率。

翻修手術遇到的難處

在進行翻修脊椎手術時,必須考慮一些在初次手術中不存在的因素。原本的傷口位置,因為翻修手術中的血管供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原傷口會限制翻修手術的傷口規劃。手術後的組織變性,如沾黏、結疤、纖維化、痕跡組織等。除了組織本身的變性,正常解剖中每個組織都能層層分離的狀況在翻修手術中可能完全沾在一起。神經非常脆弱,極有可能在分離中就造成永久性損傷。手術中切除部分骨組織也可能造成不穩定,導致需要更多的固定融合。

哪些人適合做翻修手術?

翻修手術並非適合所有人,意思就是有的傷害翻修手術也不會有任何幫助,反而更糟,一般來說通常適合以下患者:

  1. 初次手術後症狀持續或惡化:若在初次手術後的6到24個月內,患者症狀未改善或惡化,可考慮翻修手術。
  2. 持續疼痛、麻木或功能下降:患者出現嚴重的慢性疼痛、神經壓迫或功能受限問題,尤其活動會加劇,躺下休息時可以比較舒緩的患者。
  3. 植入物穿出鬆脫的問題:如果是植入物影響的,移除或調整植入物有機會可改善症狀。

為什麼願意做翻修手術的醫師稀少?

翻修手術的醫師稀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手術難度高:翻修手術比初次手術複雜得多,需要應對之前手術造成的解剖結構變化。且對脊椎非常熟悉,就算如此,被手術過的脊椎變化莫測,與教科書的解剖差異極大。有人比喻翻修手術就如同數學題目,給你再久的時間你不會寫就是不會寫。
  2. 風險增加:翻修手術的風險較高,包括感染機會更高、神經損傷機會更高甚至病患骨本也更差等。
  3. 結果不確定性:翻修手術的成功率通常較低,且可能往往只能改善,並無法完全消除患者的症狀。
  4. 病患情況複雜:翻修手術的患者通常伴隨多種併發症或身體條件更差。
  5. 耗時與資源消耗:翻修手術通常需要更長的手術時間和更多的醫療資源。
  6. 家屬與醫師的壓力:翻修手術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了醫師和家屬的心理壓力。
  7. 患者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患者和家屬常期望手術能完全緩解疼痛,但現實中手術的目標通常是改善生活品質而非完全治癒。

期待與現實

在脊椎翻修手術中,病人與家屬對於手術的期待和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落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期待完全緩解疼痛
    • 期待:許多患者和家屬期待手術能完全消除疼痛和不適,認為手術後能恢復到未患病前的健康狀態。
    • 現實:雖然翻修手術可以改善症狀並減輕疼痛,但完全消除疼痛的可能性並不高。手術的目標通常是改善生活品質,使患者能夠恢復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動。
  2. 手術風險認識不足
    • 期待:一些患者和家屬可能認為翻修手術與初次手術的風險相當,甚至認為這只是一次簡單的修復。
    • 現實:翻修手術的風險通常較高,包括感染、神經損傷、出血等。這些風險需要患者和家屬在決策時充分考慮。
  3. 康復時間預期過短
    • 期待:患者和家屬可能期望手術後能快速康復,並很快重返工作或日常生活。
    • 現實:翻修手術後的康復時間通常較長,患者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才能逐步恢復。
  4. 對手術效果的高期望
    • 期待:有些患者和家屬希望手術後能達到完美的效果,恢復到正常的身體狀態。而遠道而來。
    • 現實:手術效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患者的健康狀況、手術的複雜性以及術後的康復措施等,效果可能會有變數。手術前詳細的檢查後甚至可能出現認為翻修後也不會有任何幫助的狀況發生。
  5. 心理準備不足
    • 期待:患者和家屬可能未充分準備應對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心理挑戰,如失望、焦慮或抑鬱。
    • 現實:手術後的康復過程可能漫長而艱難,患者需要心理支持和適應能力來面對現實情況。

結語

修復脊椎手術的目的是改善因先前脊椎手術而導致疼痛不可接受和功能下降的患者狀況,雖然修復手術完全無痛是最理想的,但並不一定能百分之百達成。我們的目標是減少疼痛,讓患者能夠恢復日常生活。如果在初次手術後的6到24個月內出現問題或情況惡化。進行手術的原因可能包括嚴重背痛、坐骨神經痛無力、或雙手神經痛、走路不穩搖搖晃晃,雖然不常見,有時還會出現腸道和膀胱功能問題,翻修手術的目的目標是確保患者得到神經確實減壓,確保神經不受壓迫,並穩定脊椎,使所有螺釘和桿的位置正確,並確保骨頭能正確融合。這樣可以減輕螺釘和桿的壓力,去除疼痛來源,讓患者感覺更好。翻修手術的目標是改善生活品質。在尋求修復脊椎手術選項時,應謹慎和徹底地評估,並與經驗豐富的醫生合作。

許多接受翻修脊椎手術的患者是因為失敗的微創手術而來的,修復手術比初次手術更困難。每次手術後,要獲得積極的結果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解剖結構在初次手術後已經改變,所以選擇一位熟悉修復手術的醫生通常會帶來最佳的結果。

我們建議患者在諮詢時準備好一些背景資料,如初次手術前的症狀、症狀持續時間、手術後的住院狀況、是否有異常情況,以及手術前後的X光片、CT和MRI等影像資料。術後的恢復狀況,以及目前的症狀是手術後即開始,還是手術前就存在,或者是手術後好一陣子才出現的新症狀。經過這些評估,以及門診的詳細理學檢查後,才能夠評估您是否適合進行翻修手術,是否值得進行,以及背後的理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