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性骨折的介紹
炸裂型骨折(Burst Fractures)是一種由高能量軸向(上下)強烈撞擊脊椎創傷引起的壓縮性骨折,導致椎體終板和椎體後壁的破裂。椎體後皮質碎片向脊髓大神經管內炸入(程度可大可小),導致脊椎不穩定同時可能合併神經創傷症狀(輕則麻木無力,重則完全癱瘓)
1. 脊椎骨折的分類介紹
脊椎骨折可分為幾種主要類型,包括:
- 壓縮性骨折:椎骨因為壓力而發生小裂縫或裂痕,常見於骨質疏鬆症患者。
- 炸裂型骨折(Burst Fracture):椎骨因強大的垂直壓力而碎裂成多塊。
- Chance骨折:椎骨因牽引力而被拉開,與炸裂性骨折相反。
- 旋轉/轉位損傷:椎骨因旋轉或轉位引起的損傷。
本篇著重介紹炸裂型骨折
2. 炸裂性骨折介紹
炸裂型骨折(Burst Fracture)是指椎骨因突然的強大壓力而碎裂成多塊,這通常會導致椎骨周圍的結構受到損害,可能會壓迫脊髓或脊髓神經根。
3. 發生原因介紹
炸裂型骨折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意外事故創傷:如從高處跌落並直立著落地,或車禍等高能量事故。
- 運動損傷:某些劇烈運動(如橄欖球意外、騎馬墜馬等)可能引起椎骨過度壓力而碎裂。
4. 炸裂型骨折的分類
有非常多種分類,但大致上會依照穩定與否以及是否影響神經及其程度進行分類:
- 無神經損傷:椎骨碎裂但未壓迫脊髓或神經根。
- 有神經損傷:椎骨碎裂並壓迫或損傷脊髓或神經根,進一步分為神經完全損傷和神經不完全損傷。
5. 炸裂性骨折的處理方式選擇,何時建議需要手術介入
處理方式取決於骨折的嚴重程度及是否伴隨神經損傷:
- 無神經損傷:可考慮非手術治療,如佩戴支架和物理治療。若手術則可以一般骨水泥或微創打釘固定處理。
- 有神經損傷:尤其是有硬膜外壓迫和神經損傷時,比起保守非手術治療,一般來說更建議手術介入進行神經減壓和穩定。
6. 無神經壓迫型的炸裂性骨折手術介入的方式的好處、疑慮
手術介入方式:
無神經症狀時若進行手術,目標以穩固椎體為主
- 椎體成形術(Vertebroplasty):注射液體水泥到破裂椎骨中以加固。
- 后凸成形術(Kyphoplasty):在注射水泥前,先插入氣球擴張,恢復椎骨原位再注射水泥。
- 微創打釘固定:利用上下無影響之椎體做橋接穩固受傷處椎體,不融合不減壓
好處:
- 恢復椎骨穩定性,減少疼痛。
疑慮與風險:
- 手術風險,如感染、出血等。
- 手術有機會成功緩解大部份骨折疼痛,但在骨折真正癒合前後仍可能慢慢進展到神經有壓迫,需要接受開放神經減壓手術。
7. 有神經壓迫型的炸裂型骨折手術介入的方式、好處、疑慮
手術治療:
- 神經減壓、脊椎固定、融合:穩定脊柱,神經減壓。
好處:
- 手術無法拯救第一時間的創傷傷害,但能減少後續神經被壓迫造成的二次傷害。
- 越早手術介入越有機會恢復,許多文獻指出24hr內或有文獻指出8hr內介入對於不完全神經損傷患者的恢復程度有顯著差異。
壞處:
- 炸裂骨折骨塊與神經纏繞,事實上手術非常非常困難。並非所有醫院以及醫師有能力處理這類骨折。
- 其他如傷口不癒合、感染、手術後仍無法恢復的可能(無法在術前就預估能恢復多少,只能說手術做越好越早恢復程度與機會越高,但怎樣叫好與怎樣叫早都沒有足夠好的科研文獻支持)。
8. 手術介入的時間與預後的關聯以及相關證據
研究表明,早期手術介入(尤其是在受傷後8小時內)可顯著改善神經功能恢復。例如,多元回歸分析顯示,緊急在8小時內進行手術的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更為顯著。
9. 如果一開始選擇不手術的保守治療方式,有哪些警訊會建議趕快改成手術介入
警訊:
- 持續或加重的背痛。
- 出現新發或加重的神經症狀,如麻木、刺痛、無力。
- X光或進一步檢查顯示椎骨進一步移位或不穩定。
10. 術後注意事項以及炸裂性骨折後續注意事項
術後注意事項:
- 休息並限制活動,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
- 按醫生指示佩戴支架。
- 定期復查,監控骨癒合或融合情況。